A股


對大陸人民銀行降息的期待落空,資本市場演出A股暴跌行情。圖為北京金融街。梁祥賢提供 對大陸人民銀行降息的期待落空,資本市場演出A股暴跌行情,卻有台灣人準備進場逢低買進。只是「大陸證券戶怎麼開?」這一關先搞懂。 對A股投資者而言,1月22日絕對是2024年頭一個月最刺激的一天。 當日午後,A股持續走低,早間還在護盤的銀行、保險等大金融也難逃殺跌。臨近尾盤,三大指數加速下跌,上證指數一度跌逾3%,深證成份指數跌近4%,兩市上漲個股一度不足100支。盤中,「股市」「A股」「三市下跌個股近5200支」等多個關鍵字,衝上中國大陸熱搜榜單。 交易一片萎靡,不禁有人苦中作樂做出戲謔的對聯,上聯是「上交所上交所有」,下聯是「深交所深度套牢」,橫披「淨深出滬」。 儘管隔天深成指出現些許回檔,但就整體而言,A股在近兩、三年持續「乏力」: 大陸《國際金融報》報導,滬指一度下探至2735點創2020年4月2日以來新低,深證成指跌3.5%,創2019年3月以來新低;創業板指跌2.83%,創2019年12月以來新低;北證50跌4.3%。 A股幾乎跌至史無前例的最低點,不少專家認為,本質上是出於經濟信心的喪失,尤其是大陸官方並沒有如資本市場預期的進行降息。 之前市場「押注」中國人民銀行有極大機率,於2024年1月15日實施降息。《華爾街日報》便在報告中預測,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會下調關鍵政策利率,向金融體系注入更多現金,以應對通貨緊縮的壓力,並增加貸款以支持經濟復甦。 A股幾乎跌至史無前例的最低點,不少專家認為,本質上是出於經濟信心的喪失。圖為北京金融街。梁祥賢提供 降息落空,李強不搞「強刺激」 「不只是西方投資公司,就連中國的證券公司都在給客戶的投資日報裡預測人行可能會降息,勸客戶針對降息配置相關資產,」微信公眾號《世界觀察局》一篇文章中如此分析,一時間整個金融市場都在押注人行必然到來的降息,媒體已經公開在呼籲,中國大陸需要更大規模的放水來支持陷入危機中的房地產和經濟發展。 但出乎意料的是,人民銀行將一年期政策性貸款利率維持在2.5%,就是不降息,恰好與經濟學家普遍預期的相反。 人行只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提供了995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3兆元),淨注入了2160億元人民幣。 再加上,中國國務院李強在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開幕式上致詞,除了宣布過去的一年(2023)GDP成長率為5.2%之外,還強調「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不搞強刺激,沒有以積累長期風險為代價換取短期增長,而是著力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降息的期待明顯落空了,有一派說法是,悲觀情緒或許因此籠罩於A股上空,A股一路暴跌。不少投資人見狀,也只能驚嘆於大陸政府的「堅定信念」。 大陸開證券戶的三步驟 股票市場風雲變幻是常態,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戲碼因此輪流上演。倒是根據「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名言:「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要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要貪婪。」一旦股市超跌,按照歷史經驗,也許會在日後某一天出現反彈。 近期不少嗅覺敏銳的台灣投資人,也注意到A股低迷的情勢。但初次下場有意「撿便宜」的時候,或將卡關在一些基本操作程序。 「人在台灣,怎麼買大陸股票?」股市新手「蔡小菜」好奇問道。「沒有大陸居住證能開戶嗎?」另一位略具兩岸經驗的Z世代青年說。 開通大陸證券帳戶,至少須完成取得實名制認證的大陸手機號碼、開辦銀行卡、取得暫住證證明等三個重要步驟,而以上皆需本人親赴大陸申請。 在申辦手機門號方面,可在通訊行或電信業者營業廳,攜帶台胞證辦理實名制認證,購買符合自己需求的SIM卡,成功開通門號。 接下來,赴銀行開卡,亦即台灣所謂的開立銀行帳戶。通常需要出具台胞證、手機門號,以及暫住證或當地工作證明。暫住證的部分,目前只認定派出所開立的版本。 到證券公司的營業部開戶時,則需攜帶的台胞證、暫住證、台灣身分證、兩張1吋證件照均不可少。 開通大陸證券帳戶,至少須完成取得實名制認證的大陸手機號碼、開辦銀行卡、取得暫住證證明等三個重要步驟,圖為北京證監會。梁祥賢提供 線上開戶15分鐘搞定 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分享,證券開戶還有另一個妙招:線上開戶。 大陸金圓統一證券是首家兩岸合資券商,由廈門金圓集團和台灣統一綜合證券共同成立,於2020年9月25日開業,並於2021年9月推出台港澳自然人線上開戶功能。 吳家瑩說,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台胞只要用手機上傳台胞證等相關證件,開戶流程約15分鐘左右,足不出戶完成線上開戶。 「以前台灣人在大陸開戶,需要在上班日的時間,帶著一堆證件材料到證券公司櫃檯辦理,整個流程下來至少要花1個小時,」吳家瑩說。 如今,通過網上開戶業務,沒有地域限制,無論人在大陸還是在台港澳,甚至身處國外,只要手邊證件齊全,用一台手機就能輕鬆開戶。而且在台灣也可以使用金圓統一證券同花順App買賣大陸的股票。 實測金圓統一證券同花順App,首頁便有「開戶」選項,點選後按照步驟,依序上傳台胞證拍攝正反面、暫住證或居住證或「公司營業執照+工作證明」、銀行卡號即可,目前支持工行、農行、中行、建行、興業、招商、交通、平安、郵儲等銀行。帳戶開通後便可在台灣下單買賣。 到了2022年4月,還推出台港澳個人客戶27項網上業務辦理,如台胞證更新,或手機號更換等,都可以透過App線上更新。 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投資人士,證券開戶程序都是投資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接下來的「功課」,就是對於中國大陸經濟未來的多空判斷和清晰認識。 ※原文來源:【遠見雜誌】|國際|兩岸 ※原文網址: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9515

中國就是不降息,A股暴跌何時是進場時機?先掌握開戶指南


2023-02-23 遠見雜誌 吳季柔 中國股票發行註冊制2月17日正式上路,隨著多項新制,中國資本市場逐步邁向成熟階段。張智傑攝 中國股票市場歷史性改革,全面註冊時代來臨!中國股票發行註冊制2月17日正式上路,全面鬆綁境內公司海外上市限制,以及中港利率「互換通」即將上路等利多消息,意味中國資本市場逐步邁向成熟階段。對此,各界表示樂觀,上證指數、深證成指雙雙連二日上漲。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後的首個交易日,2月20日的A股便沸騰了! 絲毫不受間諜氣球引發的中美外交風暴影響,中國大陸股市開出一片紅盤,證券股大漲,工程機械、裝修建材、遊戲、保險、家電股皆表現亮眼。 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20日收漲2.06%,終止連三日下跌外,更是2023年首次漲幅超過2%,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價指數也看漲2.03%,雙雙收復五日線。21日也續力微幅上揚,上證指數上漲0.49%,深證成指則小漲0.12%。 註冊制是什麼?對A股有何影響? 大陸股票發行註冊制自2018年開始試點,時隔5年終於落地推行,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具有深遠的影響。 股票發行註冊制是什麼? 以往在大陸,企業IPO採取「審批制」,亦即股票發行的指標和額度,由地方或行業主管部門推薦企業來確定。由於行政干預較強,該制度經常導致企業IPO要大排長龍、等上兩、三年。 如今審批制「out」,改成監管部門只負責審查發行人提交的資料是否符合信息披露義務,不管公司質量如何,不禁止證券發行。 這意味著中國證監會自此開始全面鬆綁股票上市審查,交由市場自行判斷股票價值,投資者自己決定投資決策,同時也預示未來境內外上市的股票數量將增加,投資人有更多標的選擇空間,但與此同時,風險管理也更顯重要。 據《人民日報》訪問證監會相關人員,註冊制將「充分貫徹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理念,使發行上市全過程更加規範、透明、可預期」,也將公開審核標準、內容與過程,同時更將加強監督企業對於資訊揭露的正確性與完整性。 歷時8年改革,避免新型企業出走 除了股票好壞由市場競爭篩選、優勝劣汰,有助提升股市整體質量,採用註冊制也意味著新股上市速度加快,有利於直接融資系統運行、提升效率,對高科技等高速發展的企業來說,是更好的成長沃土。 註冊制從2015年提出、後續試點,到落地執行,共經歷了8年的準備期,選在當前的時機點推動此歷史性的改革,除了需要時間緩衝轉型衝擊,也是為了因應科創企業或新創公司的需求。 這些新型公司的初期發展通常需要大筆資金,然而過往的核准制限制了直接融資速度,導致許多中概股必須前往香港、美國掛牌上市,如騰訊、阿里巴巴、滴滴出行都是知名案例。 上海凱博聯合會計事務所總監梁祥賢指出,大陸A股市場開放至今已滿30週年,此次改革會吸引大陸創新企業留在大陸上市,一則吸引外資,也令投資A股的人看到機會,創造多贏局面,「因為政府要停看聽,變革一定比較慢,一旦確定這是必須走的路,政府也會跟上,這是一個很務實的體制。」 圖/過往的核准制限制了直接融資速度,導致許多中概股必須前往香港、美國掛牌上市,滴滴出行為知名案例之一。取自滴滴出行官網 股市低迷,註冊制有望活絡A股市場? 大陸股市受中美貿易戰、疫情與全球通膨影響,2022年3月掉至低谷後便一蹶不振,外界也關心在解封拚經濟之際,註冊制改革能否順勢重振A股市場? 對此梁祥賢分析,逐步邁向開放與改革,對資本市場來說是成長動力,能夠帶來長期的正向影響,不過市場也須先經歷一段「試水溫」的磨合期。 「大陸的改革,不能看他一鳴槍,就覺得大家都會拚命衝。適應期至少要兩、三年,之後企業才知道說尺度、規模和虧損可以到什麼程度。」他也補充,一旦熬過了適應期,各板塊找到有效率的審核方式,讓更多公司掛牌上市,並透過市場融資並發展事業,就能形成正向循環:「有錢賺,大家就會來了。」 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也對註冊制改革給予高度正面評價,他認為資本市場開放有利中國大陸創新,擁抱高科技、高資量的企業,甚至形容註冊制落地是「觸及靈魂深處的改革」。 A股市場自1990年底成立至今,從最初的審批制到核准制,再到近年的註冊制過渡期,終於在2023年開局實施上市股票全面註冊制。在躍升為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場後,制度也逐漸跟上世界多國腳步。無論如何,總被外界視為「不夠透明」的大陸股市,眼下終於有望解開了一層緊箍咒。 原文轉載 ▶https://www.gvm.com.tw/article/99925

中國股市歷史性改革!註冊制有望重振A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