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新經濟 上交所力推科創板




2018年超過200家企業在香港上市融資2800億港元,超越中美表現榮膺全球榜首,其中新經濟公司的新股發行成為主力,如小米雖累積虧損1290億元、美團 2017年度淨虧損28億元,但其估值超過3000億人民幣、採用“同股不同權”,共有此類企業多家成功融資達1360億港元。

而此變化肇因於2017年12月港交所宣佈的變革,正式放開“同股不同權”及修訂“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等新規,遲來的開放被認為是港交所對痛失阿里巴巴的反思。2013年阿里巴巴曾希望在香港上市但不成功,最終只能遠赴紐交所上市,故美國在這五年間已收割了一波新經濟企業上市之紅利。

中國大陸在現有經濟面臨轉型壓力,疊加中美貿易紛爭刺激對科技領域的支持,所以在「深化市場改革、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由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以有別於A股發審標準的角度,重點支援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及生物醫藥等產業,並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同時也尊重市場規律,要求保薦機構推舉具有創新成果已轉化為持續經營能力、或有相對競爭力之企業上市。

目前科創板的五套上市標準都是以市值為基礎,配套有淨利潤、營收、研發支出、現金流量、技術成果等,取消了原先對上市需盈利等條件。另外對於境外紅籌企業(多註冊在開曼)、同股不同權(表決權差異安排),明確市值50~200億之估值及其他營收要素,充分體現科創板的包容性。

自3月22日首批申請、截至4月4日披露第八批名單,目前已有50家申請被上交所受理。其中一家入列的和艦芯片,最終控股股東為聯華電子,也引發兩岸的關注與討論,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新時代的變化!

【作者梁祥賢是凱博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上市項目總監,於2001年定居上海,推動公司治理與帳務合規,以便邁向資本市場或家族傳承。聯絡電話+886-2-27723111分機133李小姐】